公司名称:耀世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耀世注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电话:18736268521
传真:400-822-1277
邮箱:595588519@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macazm.com/
首页!新城注册挂机!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12 15:49   

  首页!新城注册挂机!首页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公司特别提请投资者注意,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务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正文内容,并特别关注以下重要事项。

  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将投资于“东莞储能、光伏逆变器及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广州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及动力电池箱体产线建设项目”“常熟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宜宾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合计新增170万套动力电池箱体、15万套商用逆变器、20万套家用逆变器、20万套车身结构件产能。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之日,发行人在建拟建产能(含前次募投项目与本次募投项目)扩产规模情况如下:

  在建及拟建产能(含本次募投项目)扩产比例④/① 1.94 0.50 5.50

  注:本次募投项目“广州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及动力电池箱体产线万套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产能。每套车身结构件由多个组件或者总成件构成,根据客户产品不同可包含数十至数百件冲压件。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已将本次募投项目20万套汽车结构件产能近似折合成2,000万件汽车结构件。

  公司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涉及光伏及储能逆变器结构件生产。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15万套商用逆变器、20万套家用逆变器产能,本次募投项目较现有产能扩产比例为1.94。2022年度公司储能设备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产品收入为53,515.83万元。目前公司光伏及储能逆变器产品意向性订单金额约为15亿元,但不构成实质性订单,产品的实际供货时间、供货价格、供货数量以客户的后续正式供货协议或销售订单为准。

  若未来市场或政策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下游需求萎缩,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或项目建成后市场对公司产品认可接受程度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力、产品竞争力下降、未能保持与重要客户的合作,则有可能出现公司新增产能无法完全消化的风险。

  公司前次募投项目“汽车部件常熟生产基地二期扩建项目”、“宁波祥鑫精密金属结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主要生产汽车结构件,但截至报告期末募集资金使用比例相对较低,投资进度分别为55.70%和32.88%,建设进度相对较为缓慢,主要受客户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变化等影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燃油汽车销量有所减少,部分客户订单不如公司内部原预估可获取的订单量,且部分客户项目出现延期量产,出于对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节奏与生产需求合理匹配的考量,公司相应调整了项目建设进度。

  本次募投项目“广州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及动力电池箱体产线建设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动力电池箱体产品,达产后将新增20万套车身结构件产能,本次募投项目较现有产能扩产比例为0.02,所有汽车结构件在建及拟建产能(含本次、前次募投项目及公司自有资金建设项目)较现有产能扩产比例为0.50。公司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收入为149,807.99万元,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产品意向性订单金额约为45亿元,但不构成实质性订单,产品的实际供货时间、供货价格、供货数量以客户的后续正式供货协议或销售订单为准。若募投项目建设过程中行业发展趋势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客户需求出现重大波动,如汽车销量出现大幅下降或者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未能持续获取客户订单,则公司面临前次募投项目建设进度未达预期的风险,可能影响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度及最终投产时间,并存在新增产能无法完全消化的风险。

  公司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涉及动力电池箱体生产。本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 170万套动力电池箱体产能,本次募投项目较现有产能扩产比例为4.86,所有动力电池箱体在建及拟建产能(含本次、前次募投项目及公司自有资金建设项目)较现有产能扩产比例为5.50。2022年度公司动力电池箱体结构件产品收入为85,513.58万元。目前公司动力电池箱体产品意向性订单金额约为99亿元,但不构成实质性订单,产品的实际供货时间、供货价格、供货数量以客户的后续正式供货协议或销售订单为准。

  新能源汽车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持续性的增长预期,一方面吸引众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纷纷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吸引较多新增市场参与者加入竞争。在动力电池需求增长的刺激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中航锂电、LG和SKI等国内外企业扩产加速。据各公司披露的项目进展情况统计,国内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中航锂电2025年规划产能分别为747GWh、207GWh、105GWh、118GWh、250GWh;国外企业LG新能源预计2025年产能437GWh;SKI预计2025年产能200GWh以上;此外,Northvolt也正在逐步加速扩产,欧美动力电池新军持续涌现。上述部分主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2025年规划产能已超过2,000GWh,而根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5%以上,将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550GWh。若未来动力电池产能落地速度超过下游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市场需求增速,动力电池行业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风险。动力电池行业若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则会传导至上游动力电池结构件制造行业。公司同行业企业近年来也在进行融资用于动力电池结构件的扩产计划,动力电池结构件制造行业产能预计也将持续扩张,产能过剩风险较大。

  如若动力电池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或者公司因产品竞争力下降、市场开拓不力、产品质量等因素不能持续获取动力电池行业客户的订单,公司未来将面临动力电池箱体产能利用率低的风险,进而将直接影响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经营指标 东莞储能、光伏逆变器及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广州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及动力电池箱体产线建设项目 常熟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宜宾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扩建项目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东莞储能、光伏逆变器及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广州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及动力电池箱体产线建设项目”、“常熟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宜宾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扩建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89,880.00万元、71,675.00万元、79,900.00万元和139,825.00万元,年利润总额分别为15,790.47万元、5,795.24万元、6,107.45万元和11,599.90万元。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效益测算系基于公司历史实际经营情况和未来行业发展状况所作出的预测,未来是否与预期一致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果未来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光伏及储能逆变器与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环境或技术路线出现重大变革,竞争格局、市场需求及产品价格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上述产品未能与新能源行业技术更新迭代情况保持一致,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或获得订单量、价格低于预期,则可能面临募投项目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次募投项目涉及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本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公司折旧及摊销费用将随固定资产规模增长而增加。项目测算期内,公司本次募投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折旧量化指标情况如下:

  根据上述测算,本次募投前两年度项目处于建设期,建设期内预测各年度新增折旧摊销费用总额约5,712.00-9,955.68万元,占本次募投项目预计增量营业收入比4.44%-7.21%之间。因本次募投项目涉及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成后,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或净利润的比例可能较大,尤其在项目建设期内,产能尚未完全释放、盈利水平相对较低,故建设期内预测净利润处于较低水平,新增折旧摊销占增量净利润比例波动较大。经营期内预测各年度新增折旧摊销费用总额约为3,047.83-12,217.30万元,占本次募投项目增量后营业收入的比例在 0.33%-1.49%之间,占本次募投项目增量后净利润的比例在4.94%-23.83%之间,整体占比均较小,对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影响较小。

  鉴于相关项目从开始建设到产能爬坡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下游客户需求以及市场竞争情况等存在不确定性,在本次募投项目对公司经营整体促进作用体现之前,本次募投项目增量净利润低于新增折旧摊销费用,公司存在因折旧或摊销增加而导致利润下降的风险。

  如上表所示,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83,938.20万元、237,077.34万元、428,946.83万元和114,860.1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069.84万元、3,548.74万元、23,900.88万元和7,934.62万元。尽管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受毛利率及期间费用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净利润波动较大。

  公司未来的发展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下游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以及公司自身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成本费用控制情况等内部因素综合影响,若未来经济形势、相关行业政策或公司自身经营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例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订单数量减少、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期间费用持续增加等,可能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出现波动或者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00%、15.60%、16.31%和16.80%,存在一定波动。公司毛利率波动主要受原材料成本、销售价格、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影响,若未来影响公司毛利率的上述主要因素发生较大变化,如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销售价格降低、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发生不利变化、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铝材等金属材料,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较高。

  假设除原材料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以2022年财务数据为基准,公司原材料价格波动±5%、±10%、±20%和±30%对公司毛利率和净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如下:

  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 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成本(万元) 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 净利润(万元) 净利润变动(万元) 净利润变动比例

  根据测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平均价格每上涨5%,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约2.83个百分点,净利润下降39.79%。当公司原材料成本上涨12.57%时,此时净利润为零,达到盈亏平衡点。公司在盈亏平衡点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9.18%,较原材料价格未波动前的毛利率减少7.12个百分点。

  近年来国际国内钢材价格、铝材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导致公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相应波动。虽然公司实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但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继续大幅波动,而公司不能将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影响及时传导到下游市场、未能与下游客户确定与原材料价格联动机制或者采用其他方式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则将会对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七、截至最近一期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的基本情况 ............... 62

  三、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对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的影响 ......... 102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 114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本次发行 指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之行为

  杭州分公司 指 祥鑫(宁波)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系宁波祥鑫分公司

  章程、公司章程 指 本募集说明书签署之日有效的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

  《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 指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四十条、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有关规定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

  募集说明书、本募集说明书 指 《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模具 指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赋予原材料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专用工艺装备,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

  IDC、数据中心 指 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服务平台

  新能源 指 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汽车 指 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冲压 指 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冲压件 指 通过冲压机床和模具使金属板材发生塑性变形或分离而获得的、满足形状和尺寸要求的工件

  汽车覆盖件 指 构成汽车车身表面和内部的冲压件,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及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既有外观装饰性的零件,又有封闭薄壳状的受力零件。覆盖件的制造是汽车车身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

  汽车模具 指 各类汽车零部件制造中所必需的专用工艺装备,包括冲压模(含覆盖件模具)、注塑模、铸造模、锻造模等。汽车模具以冲压模具为主,因此按照业内约定俗成的习惯,汽车模具一般专指汽车冲压模具

  数控钣金件 指 利用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对金属薄板进行冷变形加工而获得的特定形状、规格的金属薄板制品

  锂电池、锂离子电池 指 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动力电池 指 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

  动力电池结构件 指 铝外壳、正负极软连接、电池软连接排等,狭义来讲包括电芯壳体和顶盖

  动力电池PACK 指 将制作好的电芯进行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打包,最终制作成能够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池组的工艺

  毫米波 指 以下的频段,毫米波具有大带宽、低空口时延和灵活弹性空口配置等独特优势,可满足未来无线通信对系统容量、传输速率和差异化应用等方面的需求

  逆变器 指 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

  光伏逆变器 指 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

  储能逆变器、储能变流器 指 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

  光储一体化 指 在光伏逆变器系统中增加储能模块,从而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储能电站等功能的集成,系当前光伏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指 的缩写,计算机辅助工程,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注:本募集说明书中部分表格单项数据加总数与表格合计数不等系四舍五入尾差及所引用数据计量单位不同所致。

  经营范围:研发、产销:汽车五金模具、汽车零部件、五金模具、新能源金属制品、钣金件、五金配件、组装件及通用机械设备、教学用具、实验设备、家具、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机械手;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序号 股东名称 股份数量(股) 占总股本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股) 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股)

  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2,951,700 1.66% - -

  7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新能源车龙头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1,336,000 0.75% - -

  9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1,098,600 0.62% - -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陈荣、谢祥娃夫妇。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之日,陈荣直接持有本公司3,820.00万股股份,此外通过东莞市崇辉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190.89万股股份,占本次发行前公司股份总数的22.50%;谢祥娃直接持有本公司2,930.00万股股份,此外通过东莞市昌辉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184.07万股股份,合计占本次发行前公司股份总数的17.47%。陈荣与谢祥娃夫妇合计持有公司7,124.96万股股份,占本次发行前公司股份总数的39.97%,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陈荣先生:1971年0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机械工程师(中级)。曾任东莞长安上沙金鑫金属制品厂技术员、技术主管、工程部经理;2004年5月与配偶谢祥娃女士共同创立公司并先后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董事长。2013年5月至今,陈荣先生任公司董事长,兼任子公司常熟祥鑫汽配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和总经理、祥鑫科技(墨西哥)有限公司总管理人。

  谢祥娃女士:1974年08月出生,中国国籍,研究生学历,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曾任东莞长安上沙金鑫金属制品厂质检员、采购主管、业务主管,东莞金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宏升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2004年5月与配偶陈荣先生共同创立公司并历任公司监事、董事、总经理等职务。2013年 5月至今,谢祥娃女士任公司副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子公司东莞市骏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祥鑫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宜宾祥鑫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祥鑫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广东祥远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之日,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荣除通过崇辉投资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不存在其他对外投资;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谢祥娃除通过昌辉投资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其他对外投资情况如下:

  谢祥娃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6% 2005.6.3 6,263.61 城乡规划编制;城市规划设计;农业规划设计服务;林业规划设计服务;土地评估;环境评估;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软件开发;软件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地理信息加工处理;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计算机硬件的研究、开发;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软件测试服务;计算机信息安全产品设计;软件技术推广服务;信息系统安全服务;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土地整理、复垦;土地资源保护和修复工程施工活动;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开发;水污染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湿地生态监测服务;土壤修复;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工程总承包服务;编制工程概算、预算服务;水资源管理的技术研究、开发;土壤修复的技术研究、开发;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开发;市政工程设计服务;其他工程设计服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服务;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服务;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服务;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服务;农业技术咨询、交流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

  广东省天行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85% 2008.11.26 4,283.57 一般项目: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材料技术研发;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深圳市晟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3.30% 2020.4.22 4,501.00 一般经营项目是:企业管理咨询;物业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广州远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2.00% 2022.2.18 531.25 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财务咨询;融资咨询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广州远见先进技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59.17% 2022.12.5 3,380.00 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上述对外投资中,崇辉投资与昌辉投资系祥鑫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其设立的目的为持有祥鑫科技的股份,除此之外未开展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国地科技设立于2005年6月,是一家致力于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和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天行健设立于2008年11月,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的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业务归属于“汽车制造业(C36)”,通信设备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业务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其他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业务属于“金属制品业(C33)”。

  公司所处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定指导性产业政策、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等,调控行业的整体发展。

  我国汽车精密冲压模具、通信设备精密冲压模具和其他精密冲压模具等模具制造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承担模具制造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主要负责产业与市场研究、行业自律管理、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划研究、行业内信息交流以及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修订)模具产品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等。

  我国汽车金属结构件等零部件业务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汽车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组织和制订,行业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收集和提供,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专业培训等。

  我国通信设备金属结构件业务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是国内从事通信设备和系统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专用零部件的研究、生产、开发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非营利全国性社会团体。协会旨在加速我国通信工业的发展,维护会员单位及全行业的共同利益,发挥政府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的助手作用,开展与国外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行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管理、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

  除汽车金属结构件和通信设备金属结构件外的金属结构件业务总体来看不存在专门的自律组织,根据其应用领域的不同,其下游行业中存在不同的自律组织。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 2022年7月 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

  《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财政部 2022年5月 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稳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年11月 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1年3月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2021年2月 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要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0年11月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9年10月 《目录》鼓励类第十六项“汽车”第3条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2017年2月 通过重大短板装备升级工程等,推进智能化制造成套装备产业化,鼓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与装备生产企业等强强联合,探索构建资本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加强关键环节制造设备的协同攻关,推进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产业化发展,提升装备精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智能化水平,有效满足动力电池生产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的需求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年11月 “十四五”发展重点包括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面部署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统筹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构建绿色智能、互通共享的数据与算力设施,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并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 2021年7月 强化企业在5G应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对5G应用的需求潜力,激发5G应用创新活力。到2023年,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覆盖水平不断提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8个,建成超过3,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加快推动基于5G模组的高清摄像头、 工业级路由器/网关、车载联网设备、自动导引车(AGV)等各类行业终端的研发和迭代演进。

  《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2020年9月 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覆盖核心商圈、重点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主要应用场景等。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加快建设千兆城市。

  《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0年3月 通知提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推动5G网络加快发展的重要讲线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国家发改委 2019年11月 《目录》将“二十八、信息产业”中的“7、宽带网络设备制造与建设”、“基于 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及服务,网络设备、芯片、系统以及相关测试设备的研发和生产”、“15、支撑通信网的路由器、交换机、基站等设备”和“17、数字移动通信、移动自组网、接入网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路由器、网关等网络设备制造”列为鼓励类。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年1月 到2020年,信息通信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综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宽带中国”战略各项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兴业态和融合应用蓬勃发展,提速降费取得实效,信息通信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为建设网络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以深入推进信息通业与经济社会各行领域的融合发展为主线,提出完以深入推进信息通业与经济社会各行领域的融合发展为主线,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服务应用、加强行业管理化安全保障4个发展重点和21项重点任务。同时实施网络架构升级优化工程、国际通信部署窄带物。同时,实施网络架构升级优化工程、国际通信网络部署工程、窄带物联网工程、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5G研发和产业推进工程等重点工程。

  《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 2022年2月 组织实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发展,带动太阳能电池、风电装备产业链投资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 2022年1月 提出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国务院 2021年10月 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

  《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 2021年10月 推动新型储能电池产业突破,引导智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9年10月 《目录》鼓励类第五项“新能源”第 1条为“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汽车冲压件指构成汽车零部件的金属冲压件,冲压零部件广泛应用于车身的各种覆盖件、车内支撑件、结构加强件,以及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的排气和进油弯管及消声器、空心凸轮轴、油底壳、发动机支架、整车框架结构件、横纵梁等。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整车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汽车轻量化趋势的加深,新能源汽车对冲压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冲压零部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车身结构件、动力电池结构件、充电桩机箱结构件三个方面。其中,就汽车车身结构件而言,轻量化更多的是产品材质的更换、技术更新迭代,将原先的传统钢板冲压零部件部分替换成铝合金/高强钢冲压零部件。

  从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主体为铝材、钢材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主体为汽车冲压零部件生产商,最终面向整车厂商。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且2022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最大亮点,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上行,推动中游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稳定发展。

  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属于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为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发展提供基础。近年,面对快速变革、不断发展的汽车行业,众多国际汽车巨头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向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取而代之的是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受此影响,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断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国际较为成熟的汽车工业市场通常具备成熟的配套零部件市场,且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整合,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已具备产业集中等特点。目前,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日本,包括德国的博世(Robert Bosch GmbH)、德国的大陆(Continental AG)、日本的电装(Denso Corp)、加拿大的麦格纳(Magna International Inc.)、美国的李尔(Lear Corp)等。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同时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2021年入围的企业共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日本企业上榜数超过美国,共有23家企业入围,美国则有22家企业进入2021年的榜单;德国有18家企业入围。此外,韩国、中国(含香港地区)、法国、加拿大、西班牙、英国、瑞士分别有9家、8家、3家、4家、3家、2家和2家企业上榜,而爱尔兰、巴西、瑞典、墨西哥、印度、荷兰分别有1家企业入围。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对整车厂商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集团。配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中国汽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2019年,在汽车整体市场滑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排放标准逐渐升高等因素影响下,零部件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仍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从2016年3.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96%,2021年较上年同期增长6.52%。

  虽然近两年受大环境等因素影响行业放缓,但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且有一定增长空间,汽车产业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在此背景下,零部件市场发展趋于良好,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万亿元。

  作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近年来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也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而快速发展。目前在汽车制造工艺中约有60%-70%的金属零部件需冲压加工成型,因此冲压零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702.1万辆,较2021年增长3.4%,假设未来几年汽车产量增速保持不变,则预计 2023/2024/202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分别为2,788.6/2,883.4/2,981.4万辆;参考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假设冲压件单车价值量约为 1.10万元/辆,考虑年降因素后,2023/2024/2025年单车价值量分别为1.07/1.03/1.00万元/辆,则预计2023/2024/2025年我国汽车冲压零部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2,983.77/2,969.89/2,981.42亿元。

  目前,汽车冲压生产日益呈现生产规模化、多车型共线生产,汽车覆盖件大型化、一体化的特征。传统加工单一品种的刚性生产线显然已不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成形装备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滑块运动曲线可调的各种交流伺服驱动压力机,使得压力机的工作性能和工艺适用性大大提高,设备朝着柔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适应了快速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的需要。此外,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成熟以及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冲压成形技术将不断向高精度、多功能、节能减排等方向发展。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愈加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主机厂需要生产更多车型、加快车型更新换代频率以满足市场需求。新车开发和旧车改型加速使主机厂对于零部件的要求变得更复杂多样,从而更倾向于将冲压等业务剥离给相关零部件供应商完成,而自身聚焦于车型设计与开发。零部件供应商为整车厂承担更多的零部件生产工艺革新、板材成形技术研发、材料性能试验及检测等研发职能。整车厂商将汽车冲压等零部件业务剥离,为能够对车型的更新换代作出快速反应,有定向设计能力且能够与整车厂商同步开发的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机遇。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需具备同步开发能力、加工技术和大批量及时交付能力,在此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以及与下游整车厂的协作不断加深,合作模式不断进化;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上游供应商间的合作也会更加紧密,通过生产计划及时共享及原材料库存统筹安排提升交付能力与竞争力。如冲压零部件企业可与模具、部件焊接企业联合,组建模冲焊一体的企业联合体,形成从模具开发至零件生产至总成供货的完整产业链,整合技术业务资源、拓宽业务范围、加强自主产品开发、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动力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精密结构件组成,其中,结构件主要是铝/钢壳、盖板、连接片和安全结构件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密封性、能量密度等。根据电池封装路线的不同,结构件主要包括方形结构件、圆柱结构件及铝塑膜(方形电池、圆柱电池的结构件主要为钢制或铝制硬壳,软包电池则使用铝塑膜),且由于我国市场方形电池渗透率高,方形结构件占据市场主流。

  从动力电池结构件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主体为铝箔、钢材、铜材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主体为电池结构件供应商,海外结构件厂商主要集中在日韩,国内市场集中度较低;动力电池结构件产品主要面向动力电池厂商,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市场。近年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上行,带动动力电池及其结构件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上游铝箔、钢材等原材料行业的景气度上行。

  动力电池结构件作为动力电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传输能量、承载电解液、保障安全性、固定支承电池等作用。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的不同,具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防干扰、抗静电等特定功能。近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上行,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加,全球及我国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均高速增长,2021年全球与我国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分别实现193亿元、9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24.42%、151.28%;预计2026年全球与我国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分别达869亿元、416亿元,仍处于高增速状态。

  此外,为了促进动力电池及其结构件行业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等先后发布政策法规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制定标准。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新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壳及盖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对动力电池用铝材的化学成分、尺寸偏差、力学性能、外观质量、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作为锂电池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动力锂电池结构件主要包括铝/钢壳、盖板、连接片等,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散热、安全、密闭性、能源使用效率等性能。鉴于结构件对动力锂电池的重要性,对结构件在材料属性、结构、重量、精密度、一致性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导致原来动力电池结构件的一些标准不再适用,行业内急需新的标准来填补空白。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壳及盖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这一专门针对动力电池用铝结构件而制定的标准诞生,也意味着锂电池铝材料的应用将步入标准时代。

  续航里程是动力电池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目前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相对困难的现状下,增加电池组的容量是提高续航里程最高效、便捷的方式之一。然而,电池组的增加也将直接导致整车重量的增加,使得车辆运行能耗增加,进而影响整车产品性能。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需求较传统燃油车更加迫切,对动力电池减重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在保证电池系统功能安全和车辆整体安全的前提下,动力电池结构件轻量化也将成为电池系统的主要改进目标之一。

  在电池结构件中,电池箱体的主要作用是承载电池组、电气模块、冷却模块等动力电池系统部件,同时保护电池和电气系统在车辆受到外部碰撞、冲击和挤压时不受破坏。目前,钢板、铝板、挤压铝型材、压铸铝等传统的金属材料在不同车型的电池箱体中均有应用,如日产Leaf电池包采用钢制箱体,能够提供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且加工工艺相对简单;混动版Cadillac CT6和Audi Q7 e-tron采用铝合金箱体,能够提供较好的强度、刚度和密封性能,且能很好地降低重量;特斯拉Model S,Model X,Model 3电池箱体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和铝板焊接结构,挤压型材拼焊构成的框架能够提供足够的刚度、强度和密封性。铝合金框架和铝板结构电池箱体设计灵活,能够提供较好的减重效果,且工艺较为成熟,得到了众多车企的青睐,奥迪e-tron Prototype、蔚来ES8、大众MEB等项目电池箱体也采用了铝合金框架和铝板结构。

  根据各大整车企业电池系统开发的案例和趋势,铝合金材料已成为电池箱体的主流应用,在混合动力车型应用中以压铸铝和铝板结构为主流、纯电动车型应用以铝挤压型材和铝板焊接结构为主流。铝合金虽然成本偏高,但其优异的加工性、耐腐蚀性和可回收利用等优势使得铝合金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逐渐成为汽车轻量化的主流趋势。随着合资外资品牌在国内投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将进一步提质升级,铝合金电池箱体也有望成为我国自主品牌电池系统的主流应用。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电动汽车是道路交通脱碳的关键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16%;根据《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1年第12期中的《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趋势》一文分析,全球公路运输碳排放量占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的比例约为80%;因此,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对于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100多个国家的政府、城市、州和主要企业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关于零排放汽车和面包车的格拉斯宣言》,承诺到2035年在全球主要市场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到2040年在全球范围停售。同时,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中国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并加快推进居住社区与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保障能力;2020年10月,工信部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2035年渗透率将达到50%;美国于2021年3月发布《基础设施计划》,指出投资1,740亿美元发展电动汽车市场,在全国建立5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同年8月签署“加强美国在清洁汽车领域领导地位”行政命令,计划于2030年实现50%的零碳排放汽车销量目标;欧盟计划2030年新车和货车的碳排放量较2021年下降65%,并于2035年实现净零排放;日本采用绿色税制降低节能环保车税负,并对私人、公共领域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助力2035年实现100%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在此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电动汽车销量高速增长,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BEVs(纯电动汽车)+PHEVs(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675万辆,较2020年增长108.33%,占全球轻型汽车销量市场份额为8.3%,较2020年增长了4.1个百分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全面爆发。

  2012-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BEVs+PHEVs)销量及市场渗透率(单位:万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参与探索电气化计划,以符合政策法规并在转型市场中保持竞争地位。据IEA统计,2021年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宣布实现全电动的目标,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铺开。

  丰田 2021 到2030年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推出30款BEV车型

  大众汽车 2021 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将超过70%的欧洲销量和50%的中国和美国销量,到2040年将接近100%为ZEV

  福特 2021 到2026年,纯电动汽车的销售额将占总销售额的30%,到2030年将达到50%

  通用汽车 2022 到2025年,北美实现30种电动汽车车型与100万辆BEV产能,2040年实现碳中和

  2021年,我国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优化调整“双积分”政策,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动提升公共领域电动化水平。组建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编制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加快推进整车信息安全、软件升级、数据记录系统等标准的制定,加速产业化进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2021-2022年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量与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2022年受大环境影响较大的 4月份同比增速仍超四成随后也快速恢复至高位。2022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5%;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伴随着行业补贴退坡、燃油车促销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对低迷;2020年下半年受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及政策驱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恢复,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实现5.40%,较上年同期仍小幅增长。此后,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持续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涅槃重生,行业电动化趋势加速。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走高,飙升至13.40%,实现强势反弹。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迈过补贴和政策驱动的阶段,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加上较燃油车更加智能舒适且节能环保的驾乘体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正在进一步提升,行业已然进入了市场驱动的新阶段。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1-12月累计渗透率达25.6%。

  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下,其市场出货量也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226GWh,相较2020年增长182.50%。从区域布局来看,华东地区是目前动力锂电池产能的集中区,截至2021年底已投产产能超300GWh,占比超60%;其次是西南地区,得益于四川省动力锂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西南地区动力锂电池产能位于全国第二位,占比为12%,华中、西北、华南、华北地区依次位于其后;此外,东北地区动力锂电池产业起步较晚,2022年2月,首个动力电池工厂(长春比亚迪)正式开工建设。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较为成熟,市场集中度较高,未来随着其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头部企业强者恒强的局面逐渐巩固,行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不断进步、相关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实现数量级增长,据 GGII预测,2030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230GWh。国内汽车行业的变革已经到来,新能源汽车逐步代替传统燃油车已成趋势,未来将会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及相关结构件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同样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上量,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业务的市场需求也将大幅提升。

  全球网络通信设备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而我国网络通信设备市场增速更快。网络通信设备是用于网络连接、维持数据传输的设备,属于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架构产品,涵盖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机顶盒、5G基站等设备。

  相对于4G网络,5G网络采用了毫米波技术,信号频率高、覆盖范围小、绕射能力差、抗干扰能力弱。因此,5G采取了“宏基站+小基站”组网覆盖的模式,在覆盖相同区域条件下,5G基站的建设需要更密集。要达到现有4G网络的覆盖水平,对应5G基站总数需提升。未来随着5G通信技术的商业化及其“宏站+小站”组网模式的进一步布局,5G基站的数量将会成倍增加。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4,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5G投资额达1,803亿元,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2.5%,占全部投资的43%。根据《“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6个,按14.1亿总人口计算,2025年国内5G基站目标数将超过366万个,5G基站将在2021年至2025年迎来大规模建设期。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与运营将会对通信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形成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5G叠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高清视频、VR/AR、智能交通、智慧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数据传输和存储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和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其重要性越发凸显。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数据中心被中央正式列入新基建。数据是贯穿新基建的生命线,数据中心是新基建有序运行的基础保障,被视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

  数据中心主要有6个核心组件,分别是服务器和机架、能源系统、网络连接系统(网络交换机)、安全系统、自动化管理工具、冷却系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心白皮书(2020年)》,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315万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增长较快,数量超过250个,机架规模达到237万架,占比超过70%;规划在建大型以上数据中心超过180个,机架规模超过300万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19年我国IDC行业市场收入达到878亿元左右,近三年复合增长率约26%,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的多端口网络设备,每个端囗都可以连接到主机或网络节点,主要功能就是根据接收到数据帧中的硬件地址,把数据转发到目的主机或网络节点。交换机是数据中心不可缺少的网络设备,在数据中心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益于新基建政策推动的数据中心建设,未来中国的交换机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其对通信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计算和存储,是大数据中心的重要节点,其需求的根据是数据量的提升,5G 和云计算时代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新基建”政策推动了政企私有云的建设和公有云的发展,极大提升了全社会对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负载量的需求,服务器将直接受益于大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张。

  根据IDC数据,2021年我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250.9亿美元。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以及新基建的投资,未来五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将保持健康稳定增长。IDC预测,中国整体服务器市场的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7%,2025年中国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24.7亿美元。

  逆变器,也称逆变电源,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的变流装置。光伏逆变器是指应用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是将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频率可调节的交流电的电子设备,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光伏逆变器由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构成,升压回路将直流电压升至逆变器输出时所需的直流电压,逆变桥式回路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压转换为常用频率的交流电压,不仅具有直交流变换功能,还具有最大限度发挥太阳电池性能的功能和系统故障保护功能。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直接影响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

  根据不同功率,光伏逆变器可分为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及微型逆变器,主要区别在于逆变器单体容量以及直接与其连接的光伏组件数量的不同,同时也具有不同的下游应用场景。集中式逆变器是将并行的光伏组串连接到同一台集中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进行最大功率峰值跟踪后,经过逆变并入电网。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的单体容量通常在500kW以上,主要适用于光照均匀的集中性地面大型厂房、电站等;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是对1-4组光伏组串进行单独的最大功率峰值跟踪,经过逆变后并入交流电网。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的单体容量通常在100kW以下,主要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集散式逆变器的功率通常介于集中式与组串式逆变器之间;微型光伏逆变器是对每块光伏组件进行单独的最大功率峰值跟踪,经过逆变后并入交流电网。微型光伏逆变器的单体容量一般在1kW以下,主要适用于分布式户用和中小型工商业屋顶电站等。

  最大功率跟踪对应组件数量 数量较多的组串 1-4个组串 1-4个组串 单个组件

  储能是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支撑。储能对新能源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环节,例如对光伏发电来说,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发电功率波动会给电网系统带来冲击,光储一体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冲击,有利于实现光伏发电灵活并网和充分消纳。储能逆变器是储能系统产业链上的必要环节:储能逆变器是连接于电池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装置,既可把蓄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送给电网或者给交流负荷使用;也可把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储能逆变器集成了光伏并网发电和储能电站的功能,既能够克服光伏组件受天气变化发电不稳定的缺点,提高电网品质;又能够通过波谷储存电能,波峰输出电能,大幅削减电网峰值发电量,大幅增加电网容量,提高电网利用率。

  储能变流器和光伏逆变器在原理上基本相同,技术同源。对于原光伏逆变器厂商而言,储能业务是纯增量业务,因此许多光伏逆变器厂商开始发展储能变流器业务。同时,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的客户群体重叠度较高,此前积淀的渠道与品牌优势,可以帮助其迅速拓展储能变流器业务。目前主流的储能变流器厂商大部分主业均为光伏逆变器。

  逆变器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结构件、电子元器件以及辅助材料等。其中结构件主要为塑胶件、压铸件、钣金件、散热器等;电子元器件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电感、PCB线路板、电容、开关器件、连接器等;辅助材料主要包括胶水、包材、绝缘材料等。

  逆变器下游涵盖终端用户、系统集成商、EPC承包商(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和安装商。从逆变器产业链的下游来看,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需与其他部件集成后销售给下游电站投资业主、家庭户用、工商业主等终端用户。光伏发电系统在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之前,还需经历系统设计、部件集成及安装环节,虽终端用户均相同,但设备也可以由中间环节的某一类客户采购,故逆变器下游客户既包括了投资业主等最终用户,也涵盖了光伏系统集成商、EPC承包商、安装商等中间环节的客户。

  受益于各国对新能源的推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GW级市场持续增大,带动光伏逆变器需求快速增加。2017-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5.26%,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达21.04万MW,预计2026年将稳定增长至57.93万MW。

  2017-2026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及预测(按出货量)(单位:万MW)

  从交易量来看,据GMI(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为191.76亿美元,预计2022-20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3%,2028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将达277.76亿美元。光伏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可变直流电转换为可供家用电器使用的交流电,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满足了目前市场对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强,技术准入壁垒较高。2022年1月,工信部、住建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以满足智能光伏电站发展为导向,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储能系统、跟踪系统,加快突破智能电站所需的高效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部件。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迎来良机,光伏逆变器下游应用领域需求进一步提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21.04万MW的背景下,我国光伏逆变器市场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的31.1%,远超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随着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熟,预计未来我国光伏逆变器市场出货量仍将持续释放。

  按储能方式分,储能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热能储能与化学储能。储能行业的参与者众多,包括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的储能设备供应商,以及储能系统集成商与储能电站投资及运营实体。其中,储能逆变器市场的领先者主要为光伏逆变器制造商,行业集中度较高。在光伏发电过程中,光伏组件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影响,而储能可以起到削峰填谷,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的作用,实现发电稳定、提高电网品质,因此储能电站成为新能源改革的主要方向。

  与此同时,各国也相继推出储能相关政策,布局储能产业链发展。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将聚焦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以3,000万千瓦为基本规模目标,并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市场化发展;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工作方案的通知》,重点支持每年不低于2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的多能互补项目以及每年不低于2亿千瓦时新能源电能消纳能力且新能源电量消纳占比不低于整体电量50%的源网荷储项目。美国、澳洲、欧洲等地区也推出针对集中式与户用不同种类的推进政策,发展较快。美国政府对储能技术支持力度较大,已将储能技术定位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性技术;日本出台的《面向2030年能源环境创新战略》提出能源保障、环境、经济效益和安全并举的方针,要求发展新储能技术。

  近年,随着储能成本的下降、储能技术的进步,储能在全球范围内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装机容量逐年提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达到2.52万MW,并预计于2026年进一步增加至52.84万MW,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83.8%。

  2017-2026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及预测(按新增装机容量)(单位:万MW)

  Wood Mackenzie预测,2024年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储能市场,累计储能容量预计将从2017年的489MW/843MWh(储能容量为843MWh时的最大充/放功率为489MW)增长到2024年的12.5GW/32.1GWh(储能容量为32.1GWh时的最大充/放功率为12.5GW);HIS Markit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新增并网型光伏储能逆变器规模将有望增至10.6GW。综上,储能逆变器规模不断提高,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Wood Mackenzie发布的“2021全球TOP10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企业排行榜”数据,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六家来自中国,分别为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锦浪科技、固德威和上能电气,其中,华为以23%的市场份额居于首位,阳光电源以2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古瑞瓦特占据7%的市场份额,取代了2020年位列第六位的SMA,前三名企业共同控制了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的一半以上,供应商集中趋势愈发显著。

  国内光伏逆变器厂商的快速发展和突出的市场地位为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以华为、阳光电源为主的本土厂商在光伏逆变器市场中持续突破,据《阳光电源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阳光电源2015年起出货量首次超越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发货量第一的欧洲公司,截至2021年底,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224GW,并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增长,我国本土厂商加快技术与产品升级,逐渐拉近与国际厂商之间的距离,国产厂商的光伏逆变器市场份额逐渐提升,预计未来我国厂商仍将加速向国际市场布局渗透。

  光伏逆变器原材料成本刚性,是降本核心重点。光伏逆变器原材料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机构件以及辅助材料,产品定价主要基于成本加成、品牌定位及对当地市场竞争态势等因素综合判断。

  A、产业链国产化推动采购成本下降:国内制造业发展迅猛,多数原材料已实现国产化,通用性材料市场充分竞争,采购价格逐年下降,而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仍由海外厂商提供,国产化后有望带动采购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B、电子及电路技术升级助力降本增效:电子及电路技术升级助力降本增效: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在光伏发电应用中,基于硅基器件的传统逆变器成本约占系统10%左右,却是系统能量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使用SiC MOSFET(碳化硅用场效应晶体管)功率模块的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可从96%提升至99%以上,能量损耗降低50%以上,设备循环寿命提升50倍,从而缩小系统体积、增加功率密度、延长器件使用寿命。

  海外市场对产品性能及售后要求相对较高,美日等国家光伏电站的逆变器仍主要由本土品牌提供;SolarEdge和Enphase两家厂商凭借技术和专利壁垒,占据美国住宅逆变器主要市场;日本准入门槛较高,逆变器厂商以TMEIC、Moron、Panasonic等本土企业为主。由于海外终端客户对价格敏感性较弱,国产逆变器成本优势显著,产品性能已不输进口,出口海外的产品价格及毛利率都显著高于国内,因此国内逆变器企业正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建立海外渠道及扩大品牌影响力。

  光伏发电作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之一,逐渐成为能源政策依赖性行业。2020年以来,多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利好光伏发电的政策,包括江苏、河北、山东、河南等光伏发展重点地区。从地区重点政策内容来看,大部分地区将光伏分布式发展作为重要引导方向,鼓励和推动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BAPV(光伏建筑结合)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将会迎来新的发展。

  另外,分布式光伏也是未来补贴退坡后光伏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由于成本的下降,光伏产业进入平价时代,分布式光伏的经济性逐渐得到凸显,随着各个地方政府的度电补贴额度下降,这一新型光伏发展形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逆变器可根据能量是否存储分为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传统光伏逆变器只能进行从直流电到交流电的单向转换,仅在白天发电,发电功率会受到天气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等问题,而储能逆变器集成了光伏并网发电+储能电站的功能,在电能富余时将电能存储,电能不足时将存储的电能逆变后向电网输出,平衡昼夜及不同季节的用电差异,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光储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政策先行推动新能源配储。理论上,在一个完全由光伏供电的情境下,需配置1:3-1:5的储能后才能实现不间断电源供给,光储一体有望成为未来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短期内,储能装机需求主要受政策端推动,受制消纳空间及电力波动性等影响,各国政府加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储能市场的相关政策,国内部分省市甚至强制要求新能源配储。

  天汽模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等,主要产品包括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汽车车身冲压件、检具及装焊夹具。近年来,天汽模持续稳定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已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企业。目前其客户覆盖了国内绝大多数知名汽车厂商和众多国际知名汽车企业。

  威唐工业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为独立汽车冲压模具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冲压模具及检具、汽车冲焊零部件等。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和客户资源积累,目前威唐工业产品已经进入北美、欧洲等全球主要汽车产业较为发达、集中的地区。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威唐工业与Stellantis、北美尼桑、麦格纳集团、李尔集团、博泽集团、奇昊集团等国际知名汽车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用威唐工业研发、设计的模具所制造的汽车零部件,最终配套应用于全球知名汽车集团旗下的众多车型。

  成飞集成成立于2000年,主营业务为工模具设计、研制和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航空零部件生产,主要产品是工装模具及汽车零部件、航空零部件,工装模具目前主要是汽车模具。其工装模具及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由母公司及子公司集成瑞鹄、集成吉文研制生产。成飞集成具备汽车整车模具开发与匹配协调能力,承继并转化应用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在国内汽车模具制造领域居领先地位。子公司集成瑞鹄是奇瑞汽车的零部件总成战略供应商之一,主要承接奇瑞汽车的汽车车身零部件订单。子公司集成吉文主要依托龙泉汽车产业城发展汽车零部件业务。

  合力科技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汽车用铸造模具、压铸模具、热冲压模具、铝合金部品和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用发动机模具、变速箱壳体模具、新能源汽车电池盒模具、电机模具等大型精密模具,汽车用门环、A 柱、B 柱、防撞梁、保险杠等热冲压模具以及汽车发动机缸盖、汽车发动机支架、汽车飞轮壳体、汽车动力转向器壳体、轨道交通齿轮箱壳体等轻量化铝合金部品,商用车制动总成系统。其目前直接客户主要有Benteler、Gestamp、Nemak 全球、KPNSC、Baosteel、AK、比亚迪、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间接为Benz、BMW、VOLVO、Audi、GM、FORD、FIAT、Daimler、理想、NIO、小鹏汽车等知名企业进行配套。合力科技也直接向菲亚特红岩、南京依维柯等厂家供应飞轮壳、缸盖等铝合金产品。

  铭利达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各工艺精密结构件和模具。精密结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安防、汽车以及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公司在各应用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在光伏领域,公司客户包括SolarEdge、Enphase、阳光电源等行业领先公司;在安防领域,公司客户包括海康威视、华为、Axis、Bosch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汽车领域,公司客户包括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宁德时代等知名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的客户包括 PMI、NEC、Honeywell、飞毛腿集团等。

  根据公司所处行业定制化生产的特点,公司采用直接面向客户的直销模式,不存在经销、代销情形。

  公司的销售主要由营销中心负责,包括市场开发、销售管理、售后服务及部门协调等各项工作。公司开发客户、获取订单的方式具体如下:

  ①资质认证:公司与客户进行初步接触,并经客户初步评估后,客户的相关部门开始对公司进行供应商资质认证工作,具体包括:客户采购部门对公司基本情况、信用情况、产能情况进行评估;客户技术部门对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进行评估;客户的品质管理部门对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评估;此外,部分客户会委托第三方对公司进行评估等,经客户系统综合评定后,确认公司为其合格供应商。

  ②订单获取:通常情况下,公司客户会根据其对某项产品的采购需求,邀请其供应商体系内企业进行产品方案报价。公司则根据该客户对产品的具体需求,通过内部评价(综合考虑工艺路线、成本测算、产能安排等方面的因素),向客户提供方案并进行产品报价,参与订单竞争。

  客户对各供应商的产品方案多次论证、比选后,综合考虑相关供应商的方案与能力,确定该项产品的供应商。公司入围某项产品的供应商名单后,会就产品相关技术指标,持续与客户研发技术人员沟通,并提出优化方案,客户确认方案且下达正式订单或定点函,在完成模具开发及结构件产品试生产后,向客户送样进行检测,客户评审合格后,按客户交付排期,开始批量供货。

  对于通信设备行业中相对比较成熟的机柜外壳等产品,客户通常要求供应商直接在其系统中进行竞争性报价。客户根据事先确定的评选机制,确定某项产品的供应商及各自的订单份额。公司入围某项产品的供应商名单后,根据获得的订单份额及交货排期组织产品的生产和交付。

  由于汽车制造产业链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各整车厂商为了保障汽车性能和质量的稳定性,都会对配套供应商进行认证,建立自身的供应商体系。整车厂商对供应商的认证过程较为严格,准入门槛较高,通常包括技术评审、质量体系评审、价格竞标、产品试制、小批量试用、批量生产等环节,认证周期通常长达1年至2年。通过整车厂商的认证,是零部件供应商参与整车厂商配套业务的前提条件;具体业务的合作通常以项目定点的方式开展。

  通常情况下,当整车厂商有新的配套需求时,会在供应商体系内发布竞标通知及项目要求,公司接到通知之后参与项目竞标,竞标成功之后即获得该项目下零部件的供货资格,整车厂商会以定点通知书/定点函的形式进行确认。从获得定点函到定点项目正式量产需要几个月到几年不等的时间,这取决于零部件及相应的模具设计、制造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应车型量产的时间表。在定点项目正式量产后,客户会根据约定以采购订单或者需求预测等方式通知公司,公司确认后根据客户要求安排生产和交付。定点零部件的生产(量产周期)会持续到对应车型的停产,这一周期通常在2-5年之间,视对应车型的生命周期而定,部分平台件的量产周期可能长达5-8年。

  在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二级供应商的情况下,供应商资质认证和定点模式也基本相同。公司主要客户佛吉亚、法雷奥、奥钢联、马勒、安道拓等均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上述客户对二级供应商的资质认证同样非常严。